浙江省科协助力乡村振兴:用“科技梦”助推“共富梦”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周红阳 李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2023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论坛将于8月25日在台州黄岩举行。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浙江省科协”)紧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部署,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在科技兴乡村的道路上不断实践、总结、推广、创新。
(相关资料图)
据悉,多年来,浙江省科协充分发挥科协系统优势,统筹谋划布局,整合盘活资源,下好“一盘棋”,建好“一站式”,布好“一张网”,探索出一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浙江的科协路径。
“一盘棋”谋划
统筹协同让乡村富起来
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018年8月20日,农业部和浙江省共同签署了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合作协议,浙江省成为全国唯一的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也是在这一年,根据浙江省委印发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及“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精神,浙江省科协充分发挥科协职能作用和自身优势,一盘棋谋划,专门成立了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任组长,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推动落实全省科协系统服务乡村振兴各项举措。
随后,浙江省科协出台《浙江省科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和《浙江省科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评办法》做好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方案》确定了全省科协系统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的重点工作,包括强化人才战略、搭建创新平台和集聚内外力量,统筹全省科协系统及各部门资源,促进人才和资源下沉基层,服务乡村,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21年,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浙江提出要把握新的机遇窗口期,以山区跨越式发展,为全省发展注入新的更大增量。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了《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统筹资源加大“输血”力度,推动26县加快形成自我“造血”机制、提升内生发展动力,努力把推进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标志性工程。
26县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是关键。根据《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文件精神,浙江省科协迅速行动,谋划出台《浙江省科协支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智汇山区赋能行动”实施方案,结合科协特色与山区特色,采取“一县一策”精准帮扶,实施五大赋能行动,即聚焦高端智力集聚服务,实施“一家三站”赋能行动;聚焦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实施“一县一业一学会”赋能行动;聚焦山区公民科学素质,实施“科普惠民”行动;聚焦基层科协组织力提升,实施“三长带三会”行动;聚焦县域决策咨询服务,实施科技智库进山区行动。
在浙江省科协的号召下,浙江的众多学会主动加入并积极行动起来。如省药学会联合 9 家省级学会服务磐安“江南药镇”建设,指导新增各类药材种植 9800 亩,培训初级药膳师 7000 余人,开设“磐安药膳”连锁店 100 余家,有力支持了磐安中药材产业发展;省林学会聚焦林业技术瓶颈和共富难点,深入基层一线大力推广林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四新”成果200余项,培训林农26000多人次;省蜂业学会组织专家资源助力泰顺中蜂产业壮大规模、提升技术、打响品牌和融合发展,推进中蜂“三产融合+精准帮扶”国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现低收入农户中蜂养殖精准帮扶1000户,带动山区农户增收致富。
据悉,2022年,中国科协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2021年度全国科协系统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优秀单位”评选,浙江省科协被评为优秀单位。
“一站式”服务
科技赋能让口袋富起来
每到丰收季节,在浙江余姚姚西粮食主产区马渚镇,这里的种粮大户点点鼠标,提交自己的收割需求,就能安心待在家里等粮来了。不光如此,从种植到病虫害到施肥喷药,都不用担心。而帮他解决问题的则是余姚市英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一群80后的年轻人。
据悉,这个合作社是“科创中国”浙江乡村振兴区域科技服务团解决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最后一公里的模式创新。在大学生理事长朱涛的带领下,合作社着眼农业现代化的大趋势,依托“科创中国”浙江乡村振兴区域科技服务团的力量,打通了农资、农机、农服、农技等多个维度的农业需求,让包含智能化、现代化技术和现代农业理念的一种全新科技服务模式,直达农民心坎。据统计,现在合作社,年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75000亩次,年营业额达1750多万元。
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
近年来,浙江省科协积极联合中国农学会、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省农业机械学会等30余家国家级、省级开展赋能行动,率先组建了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科创中国”区域科技服务团、专家帮扶团等组织。针对产业需求,专家们积极建言献策,形成了《关于报送推动浙江省现代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举措》等调研建议报告,并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据统计,5年来,近5000名院士专家参与系列活动,共计服务农户和企业25万人次,为农户和企业攻克技术难题4000余项,取得科技成果2200余项,其中880余项科技成果实施产业化,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114多亿元。
此外,一站式服务的新模式——科技小院建设,浙江也走在全国前列。自2020年8月31日,浙江省首家科技小院余杭蜜梨科技小院成立后,浙江省科技小院建设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共有59家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累计已入驻304名研究生。
据悉,这59家科技小院覆盖谷物、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蚕桑、花卉、生猪、奶牛、羊业、水产、家禽等主要农业产业体系。承接了一批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人才,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比如,余杭蜜梨科技小院累计有18名常驻研究生到小院工作,先后开展长江流域梨园土壤蜜梨减肥增效技术标准、梨果贮藏保鲜技术等14项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推动产业增收 1300多万元,荣获“中国农技协十佳科技小院”称号。象山虾蟹科技小院成功实现海水鱼虾蟹内陆低盐度盐碱水域养殖,成功探索稻海蟹、稻海虾共作技术模式,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开创了新路径。省水产种业有限公司紧盯种业科技前沿,依托生物科技、数字科技,全力加强罗氏沼虾苗种源“卡脖子”难题攻关,为青年农创客量身打造“种子部队”,构建了“ 育繁推体化”的现代种业新模式,一年销售10亿尾虾苗。
这一个个可喜的数字,彰显了科技小院在浙江省的成功实践。
“一张网”覆盖
科普惠民让脑袋富起来
在浙江台州,一个针对偏远地区、民工子弟学校开展的“苔花”计划,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种科学”为主要形式,将科学的“种子”播向农村偏远地区。该计划充分利用“科普大篷车”,将科普资源下沉到偏远学校;通过馆校联动的方式,邀请偏远山区的孩子到优质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结合“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开通钉钉直播平台,以“云课堂”的形式,为偏远学校学生们提供更优质便捷的科学教育资源,纾解科技教育最后一公里问题,激励留守未成年人像苔花般自强不息,尽情绽放科学梦想。
科学普及,是提升公民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精心组织一系列科普活动,全域化推进农村青少年素质提升、实施科普惠农计划等,浙江省科协一张网全覆盖,走出了一条“科普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据悉,通过充分融入浙江的重要农村文化阵地,浙江省科协紧紧抓住覆盖全省17000家农村文化礼堂开展科普活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以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为主要载体,通过展览、主题展板、活动视频和现场活动等多种形式,将科普送到基层。此外,浙江省科协每年积极参与协助省政协开展以送文化、卫生、科技、教育、法律、体育下乡为主要内容的“六送下乡”活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人。人才培育成为了科协服务农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之举。
因此,近年来,浙江省科协全方位培养乡村振兴科普带头人,通过探索科普带头人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搭建以农函大办学培训技能、智慧农技协提供产供销科技服务、农民职称认定提供支撑保障的“三位一体”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平台。加强基层农技人员、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需求,开展科普带头人、未来人才带头人、乡村产业工人带头人;老年人数字素质提升等“四个带头人”人培训。
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各级农函大共进行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达150002人,其中农民转移就业岗位培训56818人、专业农民技能培训73777人、乡村振兴科普带头人培训19407人,从人才的源头上解决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人才短缺和农民科学素质相对较低的问题。此外,省科协还联合9个涉农成员单位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全省已累计评选出30万名农民技术员,其中包括7万名农民技师和2900多名农民高级技师。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随着今年7月《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正式实施,奔着“农强、村美、民富”目标,浙江省科协将引导带动更广泛的科技工作者投身乡村振兴,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多的科协智慧与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